2025, 3(02):1-15. DOI: 10.59238/j.pt.2025.02.001
摘要:文章提出一种用于桥梁领域的分片预制装配式盖梁,并通过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其结构力学性能。通过一个缩尺(1:3.6)模型试验对分片式盖梁的抗弯性能、抗裂性能及极限承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技术在悬臂根部实现了适筋弯曲破坏,且延性良好,其平均抗裂安全系数和承载力安全储备系数分别为1.15和1.74。应变分析证实了预制构件与后浇带之间的有效组合作用,验证了空间平截面假定。试验揭示了梁端和悬臂根部存在局部应力集中现象,需采取专门的配筋构造措施。建立了一个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两者吻合良好,成功模拟了包括裂缝萌生和破坏模式在内的结构行为。该分片预制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外环线东段交通提升工程中的约40个盖梁。研究结果为在桥梁工程应用中优化和推广这一高效施工方法提供了理论与应用基础。
2025, 3(02):16-29. DOI: 10.59238/j.pt.2025.02.002
摘要:本文围绕城市高架双柱墩桥梁横桥向抗震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开展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应用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及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作为外包加固材料,对墩柱构件承载力、刚度、延性及耗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HPC对混凝土柱的承载力提升作用较为显著,ECC和UHPC可较为有效提升混凝土柱的延性和耗能能力。FRP加固对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刚度及变形能力的提升作用不明显。本研究所得结果可为同类工程加固提供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撑。
2025, 3(02):30-42. DOI: 10.59238/j.pt.2025.02.003
摘要:以某实际工程为例,针对全漂浮体系和半漂浮体系两种约束体系,对自锚式悬索桥进行分析,从静力性能、整体稳定性、抗风性能、抗震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不同约束体系下自锚式悬索桥的静力特性和动力响应,探讨塔梁约束条件对自锚式悬索桥力学性能的影响。
2025, 3(02):43-53. DOI: 10.59238/j.pt.2025.02.004
摘要:本文以成都市某新建工程主引桥过渡墩为背景,首先对预应力钢束配束思路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通过建立空间杆系模型与空间实体模型,在预应力荷载工况下和成桥阶段分别对截面各处应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空间杆系模型可以满足工程实际需要,最后针对L型盖梁由于结构和荷载的不对称所引起的扭转剪应力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相关结论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分析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5, 3(02):54-68. DOI: 10.59238/j.pt.2025.02.005
摘要:J.P. Magufuli 矮塔斜拉桥目前正在建设中。该桥横跨维多利亚湖,全长3000m,桥面宽28.45m,包含:四条3.5m宽机动车道;两侧2.5m+2.5m紧急停车带;两侧2.5m+2.5m人行道;中央2.45m分隔带。主桥采用100m+160m+160m+100m=520m的矮塔斜拉结构,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PSC)梁桥,长2480米(两侧引桥均为31×40m=1240m布置)。主桥上部结构为矮塔斜拉桥,采用钢筋混凝土(RCC)桥面板,配有三座高18.856m的钢筋混凝土桥塔。中跨主梁高度5.4m,边跨主梁高度3.2m。本文重点阐述J.P. Magufuli大桥的施工技术,包括实现悬臂平衡施工的特制挂篮系统、桥塔建设、承台预应力施工区建造,以及叠合板组合梁桥面板施工工艺。
2025, 3(02):69-79. DOI: 10.59238/j.pt.2025.02.006
摘要: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土木大楼B611室 邮政编码:200092 联系电话:021-65983096
发行: 同济大学出版社 传真:021-65983096 E-mail:pt@tongji.edu.cn
网站内容:Copyright © 2024 预应力技术编辑部及网站设计授权单位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