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1(04):3-6,11. DOI: 10.59238/j.pt.2017.04.001
摘要:通过对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内涵阐述,以桥梁全寿命周期的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为基础,研究探索了新兴信息技术在智慧桥梁各阶段的应用方式和价值,并介绍了上海同豪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智慧桥梁领域的研发实践和规划。
2017, 21(04):7-11. DOI: 10.59238/j.pt.2017.04.002
摘要:结合南宁市良庆大桥南北锚碇基坑工程的现场实际情况,针对传统袖阀管注浆法在岩溶发育地区止水帷幕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简易二重式袖阀管注浆的工法。文中研究了简易二重式袖阀管注浆法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要点以及成效。该工法适用于临近江河、岩溶发育地区的深基坑工程开挖施工,可有效提升成孔注浆的效率,解决了裂隙发育地区因浆液随裂隙流失过快,造成单孔注浆量过大和难以注满的问题,达到理想的封水效果。它为岩溶发育地区深基坑止水问题提供了借鉴,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2017, 21(04):12-14. DOI: 10.59238/j.pt.2017.04.003
摘要:目前,桥梁施工技术在不断的创新、改变,计算机控制的液压同步顶升、落梁技术已经很成熟的运用于桥梁的整体施工。而桥梁的整体顶升和落梁的同步性要求非常高,特别对大跨度、大吨位、多点控制的同步性要求更高,普通阀块难以保证同步精度,设置独立的比例阀控制虽能保证其精度但成本十分高昂。这样找到一种适合于桥梁多点(一般大于2点)同步升降、经济实用的同步控制技术就显得十分关键。本文以东营黄大铁路特大桥为例,研究液压顶升和落梁技术应用分流集流阀(又称同步阀)解决大跨度、多点控制不同步问题。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分流集流阀技术经济实用,完全满足桥梁同步顶升和落梁精度,它是一项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技术,对类似桥梁施工提供有益的思路。
2017, 21(04):15-20. DOI: 10.59238/j.pt.2017.04.004
摘要:结合广佛城际东平水道特大桥部分斜拉桥施工图设计,着重介绍斜拉索设计、研究以及一些个人体会。
2017, 21(04):21-25. DOI: 10.59238/j.pt.2017.04.005
摘要: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推进,跨线桥及跨江河域桥日益增多,对于组合结构桥梁,因其钢结构部分多为薄壁结构,有一定受力局限性,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应力与线性控制难度大,为满足施工快速、安全可靠、质量完好等要求,步履式顶推法施工是较好的施工工艺。通过以昆明南连接线高速公路五标段跨线桥步履式顶推法施工为背景,针对施工过程中控制方案和控制流程进行详细设计和研究,设计出一套平衡控制策略,解决了因重心偏载、轴线偏移及底部多曲线梁的施工难题,为桥梁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并阐述了其在工程上的应用情况。
2017, 21(04):26-29,32. DOI: 10.59238/j.pt.2017.04.006
摘要:斜拉桥中采用塔上鞍座锚固的钢绞线拉索在金属分丝管道内受到摩阻效应的影响而具有抗滑锚固性能。分析斜拉索钢绞线单侧布置抗滑键进行锁定、抗滑键双向交叉布置的型式实现拉索整体抗滑锚固构造的传力机理,同时提出斜拉索基于超张负摩阻锁紧抗滑键的作用原理及施工工艺。且考虑到有个别分丝管在施工中难免会变形或堵塞,造成钢绞线不能穿孔而形成质量事故,有必要采取措施防止。在原有的分丝管中增加备用管道是比较简单的有效方法,也可作为今后桥梁加固所需的备用管道。
2017, 21(04):30-32. DOI: 10.59238/j.pt.2017.04.007
摘要:由于中空钢绞线索外层HDPE护套与索股之间存在空隙,所以一般的索力测量方法未能很好地解决中空钢绞线的索力测量问题。通过张拉单根钢绞线的方法可以直接测得单根索力,但工作量较大,现根据概率统计学原理,将置信度设定为一个合理值,计算出样本容量的范围,只需抽取样本容量所需的钢绞线索力即可准确地获得整束索的索力。
2017, 21(04):33-34,38. DOI: 10.59238/j.pt.2017.04.008
摘要:为获取球型支座的受力状况数据,便于监测和评估桥梁结构的运营状态,研究一种新型测力球型支座,采用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检测支座的竖向承载力,通过测力试验证实,该新型测力球型支座能够方便真实地收集工程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可为评估桥梁结构健康状况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2017, 21(04):35-38. DOI: 10.59238/j.pt.2017.04.009
摘要:为克服传统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的局限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新型的自适应多功能摩擦摆支座,通过竖向承载力试验、水平性能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支座的屈服力、屈后刚度、等效阻尼会随着逐渐增加的位移而发生变化,与传统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相比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土木大楼B611室 邮政编码:200092 联系电话:021-65983096
发行: 同济大学出版社 传真:021-65983096 E-mail:pt@tongji.edu.cn
网站内容:Copyright © 2024 预应力技术编辑部及网站设计授权单位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