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6(1):3-9. DOI: 10.59238/j.pt.2012.01.001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铁路、城际铁路、地下铁路以及很多基础建设项目增加很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量持续快速增长。预应力张拉锚固体系的生产供应随之大大增加,其中用量最大的当属预应力钢绞线及夹片式锚具,2009年和2010年,中国每年都生产了1.5亿孔夹片式锚具,远超欧美各国。但是,仍存在一些应解决的问题,如:预应力钢绞线的易用性应予提高,锚具配套件(锚垫板、螺旋筋等)的尺寸应回归到科学的水平,对锚具效率系数的全面观问题,而确保结构物中预应力筋锚固区的安全则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中国的现状已要求将荷载传递试验列入国家产品标准之中,在此预应力工程大发展时期,中国土木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始终密切关注着预应力张拉锚固体系在工程实践中的表现。
2012, 16(1):6-9. DOI: 10.59238/j.pt.2012.01.002
摘要:本文通过遵循FIB建议,分别对传统的金属波纹管孔道锚固体系、OVM.M15ZH型电绝缘型锚固体系的动态电阻值进行长期监测试验,并对OVM.M15ZH型电绝缘型锚固体系的施工工法的可操作性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OVM.M15ZH型电绝缘型锚固体系的施工工法与常规锚固体系的施工工法一样方便、可靠;传统的金属波纹管孔道锚固体系的动态电阻值基本保持不变,OVM.M15ZH型电绝缘型锚固体系的动态电阻值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试验结果为下一步采用OVM.M15ZH型电绝缘型锚固体系可对预应力筋受腐蚀情况进行无损监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2012, 16(1):10-20. DOI: 10.59238/j.pt.2012.01.003
摘要:如何提高桥梁在地震中的抗震、安全性一直以来是个研究重点,本文介绍了防落梁装置的作用原理及特点,以及通过其在某工程中的应用说明了其应用性,作为桥梁的二次防护系统,加大其应用对国内桥梁的安全性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2, 16(1):14-16. DOI: 10.59238/j.pt.2012.01.004
摘要:主要介绍了桂平黔江大桥旧桥吊杆更换施工及吊杆特殊结构的设计应用,此工程是将旧吊杆为φ5的镦头钢丝索,更换为一种OVM.250夹片式锚固与GJ型钢绞线整束挤压式组合型吊杆。本方案是设计中第一次将两种不同锚固方式相结合,并运用在旧桥换索中。根据结构的特殊性,介绍了此结构吊杆的设计理念及施工的特殊工法。
2012, 16(1):17-20. DOI: 10.59238/j.pt.2012.01.005
摘要:利用碳纤维布(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一种先进的工程加固技术,已经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应用ANSYS软件对碳纤维加固预应力和非预应力梁体受弯进行仿真,来分析和研究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受力机理和加固效果,并给出了相应的荷载挠度曲线。结果表明应用预应力碳纤维的梁体明显优于普通碳纤维布加固的受损梁,不仅提高了结构各阶段的承载力而且降低了梁破坏时的挠度。
2012, 16(1):21-24. DOI: 10.59238/j.pt.2012.01.006
摘要:介绍了TSP系统及探地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基本原理。以TSP系统及探地雷达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在厦深铁路某隧道的应用为例,进一步验证了该综合探测技术在隧道地质预报的准确性。
2012, 16(1):25-27. DOI: 10.59238/j.pt.2012.01.007
摘要:鉴于今后城市地铁盾构隧道管理养护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充分借鉴现有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的管养技术方法,深入分析地铁盾构隧道的自身特点,结合隧道检测工程经验,对地铁盾构隧道结构的质量安全评价系统进行了分析,试图为早日建立运营地铁隧道的相关技术标准提出一些有益的见解。
2012, 16(1):28-37. DOI: 10.59238/j.pt.2012.01.008
摘要:介绍了东京殿大桥8#~11#墩48+80+48m连续梁预应力施工中从管道埋设、预应力钢筋的布置到施加预应力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12, 16(1):30-32. DOI: 10.59238/j.pt.2012.01.009
摘要:沥青路面是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常用的路面类型,它具有抗滑持久、坚实平整等优点,能够为车辆行驶提供安全、舒适的条件。但是,由于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出现局部沉降、车辙、泛油、裂缝等病害。本文简要论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的成因,并针对病害提出了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2012, 16(1):33-37. DOI: 10.59238/j.pt.2012.01.010
摘要:预应力锚索锚固力损失导致其锚固效果的减弱甚至失效,会给工程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在方案设计过程中研究锚固体系、锚索结构、锚索间距、锚索吨位及岩土体性质等影响因素,采取一定的设计措施,可以有效抑制、降低甚至消除锚固力损失的影响,对锚固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安全运行,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践意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土木大楼B611室 邮政编码:200092 联系电话:021-65983096
发行: 同济大学出版社 传真:021-65983096 E-mail:pt@tongji.edu.cn
网站内容:Copyright © 2024 预应力技术编辑部及网站设计授权单位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